我们的使命
Our Mission
我们的使命
Our Mission
思努赛生物,立足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深厚的科研基础,致力于通过扎实深厚的科研积累和技术平台的源头创新,赋能探索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具有颠覆性的诊断分子,最终造福全球千万患者。公司核心团队在病理蛋白相变聚集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研究基础,并结合冷冻电镜、人工智能以及计算生物学等平台,对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靶点开展全球首创及同类最佳(First-in-Class/Best-in-Class)诊断分子开发。
思努赛生物首创基于结构驱动的药物发现新范式(Structure-Driven-Drug-Design),对帕金森病核心病理蛋白 a-synuclein 聚集体进行了大量的结构解析及与配体互作机制研究,最终获得临床候选分子18F-FD4,目前已经过数十例IIT试验展现出高度的灵敏性和卓越的特异性识别能力,有望为PD、MSA等疾病诊断和治疗带来颠覆性的解决方案。
创始人 & 首席科学官
全面负责公司的科学发展战略。
吉林大学学士,北京大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霍华德休斯医学院博士后。2013年归国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并担任研究员与博士生导师。刘聪博士研究聚焦运用化学与生物交叉方法研究蛋白自组装聚集机制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致病作用。在病理蛋白聚集的结构基础、化学分子与蛋白聚集体互作机制、靶向蛋白病理聚集的分子探针研发三个方向开展研究。相关工作近5年共发表80余篇SCI论文。
董事 & 首席执行官
全面负责思努赛生物在全球的战略规划、商务拓展及公司运营等工作。
范梦奇先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拥有丰富的企业管理与项目运营经验,在生物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拥有多年的研究和从业经历。在加入思努赛生物之前曾担任深势科技生物医药事业群副总裁,负责公司早期产品运营与外部合作,在任期间带领团队先后达成与上百家国内外创新药企和科研机构的BD合作,成功打造深势科技成为AI for Science在生物医药领域的行业领导者。
研发负责人
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
为思努赛管线研发提供战略建议和学术支持。
复旦大学生物化学学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师从诺奖获得者罗伯特·霍维茨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
袁钧瑛院士多年从事于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是世界细胞死亡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个细胞死亡基因的发现者,该发现为世界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奠定了研究基础,引发了世界上众多的实验室从不同的角度开始对细胞凋亡进行系统的研究。 袁教授是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发现者,并从化学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等层次阐述了细胞坏死是如何被调控的。鉴于袁钧瑛教授在细胞死亡领域的巨大贡献,曾被诺贝尔奖委员会多次邀请做专题讲座。她的工作为她学生时期的导师Dr. H.R.Horvitz获得2002年诺贝尔奖作出了重大贡献。 曾先后获得Ryan Fellowship,Wilson S. Stone Memorial Award, The SCBA Outstanding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等各种国际优秀研究奖,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细胞死亡研究领域里的权威。
科学顾问委员会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Bio-X 研究院,执行院长,万人计划青年拔尖。 李丹教授研究聚焦病理蛋白质相分离/相变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作用,以及通过化学手段示踪及调控病理蛋白相变聚集的研究。
发展并运用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等技术手段,阐释蛋白相态调控紊乱导致异常聚集形成病理聚集体的分子机理以及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揭示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关键致病蛋白异常聚集产生的病理聚集的致病机制,并通过理性设计化学分子实现对病理蛋白聚集体的原位示踪,开发的分子示踪剂目前正进入临床前研发。近 5 年,李丹教授共发表 SCI 论文 60 余篇,引用 3500余次(Google Scholar)。 其中,以(共)通讯作者在 Cell、Cell Research、Cell Reports、PNAS、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Structural &Molecular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eLife 等高水平杂志发表 SCI 论文 30 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集成项目及面上项目等。